# 算法

# 1. 冒泡排序

思想

冒泡排序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多次比较相邻的元素,将较大的元素逐步 “冒泡” 到数组的末端

每一轮遍历后,未排序部分的最大元素会被移动到正确的位置。随着排序的进行,待排序的部分会逐渐减少,因为已经排序好的元素会积累在数组的末端。

步骤如下:

  1. 比较相邻元素:从数组的起始位置开始,比较相邻的两个元素。
  2. 交换顺序:如果前一个元素比后一个元素大,则交换它们的位置。
  3. 重复过程:对每一对相邻元素重复上述步骤,直到整个数组排序完成。

时间空间复杂度

时间复杂度:平均 O (n^2)

空间复杂度:O(1)

代码实现

function bubbleSort(arr) {
    let n = arr.length;
    // 外层循环控制所有的遍历次数
    for (let i = 0; i < n - 1; i++) {
        
        // 内层循环进行相邻元素的比较和交换
        for (let j = 0; j < n - 1 - i; j++) {
            if (arr[j] > arr[j + 1]) {
                // 交换元素
                let temp = arr[j];
                arr[j] = arr[j + 1];
                arr[j + 1] = temp;
            }
        }
    }
    return arr;
}

# 2. 选择排序

思想

选择排序的核心思想是每次从未排序的部分找到最小(或最大)的元素,然后将其放到已排序部分的末尾。

每次选择排序都会确定一个元素的最终位置,随着遍历的进行,未排序部分的长度逐渐减少。

步骤如下:

  1. 找到最小(或最大)值:遍历数组,找到未排序部分中的最小(或最大)元素。
  2. 交换元素:将找到的最小(或最大)元素与未排序部分的第一个元素交换位置。
  3. 重复步骤:对剩下的未排序部分重复上述步骤,直到所有元素都被排序。

时间空间复杂度

时间复杂度:平均 O (n^2)

空间复杂度:O(1)

代码实现

function selectionSort(arr) {
    let n = arr.length;
    // 外层循环控制未排序部分的起始位置
    for (let i = 0; i < n - 1; i++) {
        // 假设当前位置的元素是最小值
        let minIndex = i;
        // 内层循环寻找未排序部分的最小值
        for (let j = i + 1; j < n; j++) {
            if (arr[j] < arr[minIndex]) {
                minIndex = j;  // 更新最小值的索引
            }
        }
        // 交换最小值与当前位置的元素
        if (minIndex !== i) {
            let temp = arr[i];
            arr[i] = arr[minIndex];
            arr[minIndex] = temp;
        }
    }
    return arr;
}

# 3. 插入排序

思想

插入排序的核心思想是将数组分为已排序未排序两部分,从未排序部分逐个取出元素,插入到已排序部分的合适位置。每次插入时保持已排序部分的顺序。

步骤如下:

  1. 开始排序:默认第一个元素是已排序的,从第二个元素开始处理。
  2. 向已排序部分插入元素:取未排序部分的第一个元素,从已排序部分的末尾开始逐一比较,找到合适的位置插入该元素。
  3. 重复过程:对剩下的未排序部分重复步骤 2,直到所有元素都插入到已排序部分,整个数组完成排序。

时间空间复杂度

时间复杂度:平均 O (n^2)

空间复杂度:O(1)

代码实现

function insertionSort(arr) {
    let n = arr.length;
    // 从第二个元素开始排序
    for (let i = 1; i < n; i++) {
        let key = arr[i];  // 要插入的元素
        let j = i - 1;
        // 将比 key 大的元素向右移动
        while (j >= 0 && arr[j] > key) {
            arr[j + 1] = arr[j];
            j--;
        }
        // 将 key 插入到正确位置
        arr[j + 1] = key;
    }
    return arr;
}

# 4. 希尔排序

思想

希尔排序是 插入排序的改进版本,也称为 缩小增量排序。插入排序对几乎有序的数组很有效,但对无序数组性能较差,而希尔排序通过对元素进行分组,先对每组进行排序,然后逐步缩小分组,最后执行插入排序,从而提升了效率。

步骤如下:

  1. 选择增量序列:希尔排序会选择一个初始的间隔(增量 gap ),然后将数组元素按这个间隔分成若干组。通常选择 gap 为数组长度的一半。
  2. 组内插入排序:对每组元素分别进行插入排序,组内元素不连续,而是间隔为 gap
  3. 逐渐缩小间隔:每次排序后,将间隔 gap 减小(通常减为原来的一半),再次对分组进行排序。
  4. 最后执行标准插入排序:当 gap 减小到 1 时,整个数组执行一次标准的插入排序,最终完成排序。

时间空间复杂度

时间复杂度:接近于 O (n log n)

空间复杂度:O(1)

代码实现

function shellSort(arr) {
    let n = arr.length;
    // 选择增量序列,从 n / 2 开始逐步缩小
    for (let gap = Math.floor(n / 2); gap > 0; gap = Math.floor(gap / 2)) {
        // 从 gap 开始对每个组进行插入排序
        for (let i = gap; i < n; i++) {
            let temp = arr[i];
            let j;
            // 在当前 gap 组中进行插入排序
            for (j = i; j >= gap && arr[j - gap] > temp; j -= gap) {
                arr[j] = arr[j - gap];
            }
            // 将 temp 插入到合适的位置
            arr[j] = temp;
        }
    }
    return arr;
}

# 5. 归并排序

思想

归并排序是一种分治法(Divide and Conquer)的典型应用,它通过将大问题拆分为小问题,逐个解决小问题,最终合并成大问题的解法。

步骤如下:

  1. 分解(Divide):将数组从中间划分为两部分,分别对每部分递归地进行归并排序。
  2. 解决(Conquer):当划分后的数组长度为 1 时,直接认为它是有序的。
  3. 合并(Combine):将已经排序的两个子数组合并为一个有序的数组。

时间空间复杂度

时间复杂度:O(n log n)

空间复杂度:O(n)

代码实现

/**
 * 合并两个有序数组
 */
function merge(left, right) {
    let result = [];
    let i = 0, j = 0;
    // 合并两个数组,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加入 result
    while (i < left.length && j < right.length) {
        if (left[i] < right[j]) {
            result.push(left[i]);
            i++;
        } else {
            result.push(right[j]);
            j++;
        }
    }
    // 将剩余的元素加入结果
    return result.concat(left.slice(i)).concat(right.slice(j));
}
/**
 * 归并排序算法
 */
function mergeSort(arr) {
    // 基本情况:当数组长度小于等于 1 时,认为是有序的
    if (arr.length <= 1) {
        return arr;
    }
    // 分割数组为两部分
    const mid = Math.floor(arr.length / 2);
    const left = arr.slice(0, mid);
    const right = arr.slice(mid);
    // 递归排序并合并
    return merge(mergeSort(left), mergeSort(right));
}

# 6. 快速排序

思想

快速排序同样是基于分治法(Divide and Conquer)的算法。它通过选择一个基准值(pivot),将数组划分为比基准值小的部分和比基准值大的部分,然后递归地对这两个部分继续进行排序。

步骤如下:

  1. 选择基准值:从数组中选择一个元素作为基准值(可以是第一个、最后一个或随机选择)。
  2. 分区操作:遍历数组,将所有比基准值小的元素放在基准值的左边,比基准值大的元素放在右边。
  3. 递归排序:分别对基准值左边和右边的子数组进行递归排序,直到每个子数组的长度为 1 或 0,即已经有序。
  4. 合并结果:由于递归的过程中已经在每一层完成了排序,最终会得到一个有序数组。

时间空间复杂度

时间复杂度:平均 O (n log n)

空间复杂度:最坏 O (n)

代码实现

function quickSort(arr) {
    // 基本情况:如果数组长度为 1 或 0,直接返回
    if (arr.length <= 1) {
        return arr;
    }
    // 选择基准值(这里选择最后一个元素)
    let pivot = arr[arr.length - 1];
    let left = [];  // 存储比基准值小的元素
    let right = []; // 存储比基准值大的元素
    // 遍历数组,将元素根据大小放到不同的数组中
    for (let i = 0; i < arr.length - 1; i++) {
        if (arr[i] < pivot) {
            left.push(arr[i]);
        } else {
            right.push(arr[i]);
        }
    }
    // 递归排序并返回合并结果
    return [...quickSort(left), pivot, ...quickSort(right)];
}

# 7. 堆排序

思想

利用堆(Heap)这种数据结构的特性,逐步找到数组中的最大(或最小)元素,并将其放置在正确的位置,从而完成数组的排序。堆排序主要通过构建最大堆(或最小堆)和逐步调整堆结构来实现有序化。

堆是一种完全二叉树,每个节点的值都满足以下特性:

最大堆(Max Heap):每个节点的值都大于或等于其子节点的值。因此,堆顶(根节点)是整个堆中的最大值。

最小堆(Min Heap):每个节点的值都小于或等于其子节点的值。因此,堆顶(根节点)是整个堆中的最小值。

堆的特性决定了在堆顶可以快速找到当前范围内的最大(或最小)值,这是堆排序的基本思想所在。

步骤如下:

  1. 构建最大堆:将无序数组构建为一个最大堆,使得堆顶元素是最大值。
  2. 交换堆顶与最后一个元素:将堆顶元素(最大值)与数组的最后一个元素交换,此时最大值被放置在数组的正确位置。
  3. 调整堆:缩小堆的范围(忽略已排序的部分),重新调整剩余的元素,使其重新满足最大堆的性质。
  4. 重复步骤 2 和 3:直到堆的范围缩小到一个元素,整个数组完成排序。

时间空间复杂度

时间复杂度:O(n log n)

空间复杂度:O(1)

代码实现

/**
 * 堆排序算法
 */
function heapSort(arr) {
    let n = arr.length;
    // 构建最大堆
    for (let i = Math.floor(n / 2) - 1; i >= 0; i--) {
        heapify(arr, n, i);
    }
    // 一个个取出元素,从堆顶放到数组末尾,并调整堆
    for (let i = n - 1; i > 0; i--) {
        // 交换堆顶与当前末尾元素
        [arr[0], arr[i]] = [arr[i], arr[0]];
        // 调整堆,忽略已排序的部分
        heapify(arr, i, 0);
    }
    return arr;
}
/**
 * 堆化过程,将子树调整为最大堆
 * @param {number []} arr - 数组
 * @param {number} n - 堆的大小
 * @param {number} i - 当前节点的索引
 */
function heapify(arr, n, i) {
    let largest = i; // 初始化最大值为根节点
    let left = 2 * i + 1; // 左子节点索引
    let right = 2 * i + 2; // 右子节点索引
    // 如果左子节点存在且大于根节点
    if (left < n && arr[left] > arr[largest]) {
        largest = left;
    }
    // 如果右子节点存在且大于当前最大的节点
    if (right < n && arr[right] > arr[largest]) {
        largest = right;
    }
    // 如果最大值不是根节点
    if (largest !== i) {
        // 交换根节点与最大子节点
        [arr[i], arr[largest]] = [arr[largest], arr[i]];
        // 递归地堆化受影响的子树
        heapify(arr, n, largest);
    }
}